2006年3月24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从“花钱买鱼”到“筑池养鱼”
海正集团凭人才和创新抢滩欧美
本报记者 陈晓青

  在企业界,能够延续生存50年,且连续50年持续增长的企业寥若晨星,浙江“海正制药”正是这样一家企业。该公司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使其实现了从“花钱买鱼”到“筑池养鱼”的飞跃。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台州市,始创于1956年,目前有员工23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占36%。海正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全年20多亿销售额,至少有8成是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实现的。该公司已有12个品种通过了美国FDA认证,9个品种在欧共体COS注册。
  制剂博士后曹金全去年2月进入该公司的科研博士后工作站,当时他上有年近古稀的老母、下有不满3岁的幼儿,为免除他的后顾之忧,公司让他举家迁到椒江,不仅提供住房、落实小孩入托事宜,还安排他妻子在公司医务室工作。
  “在‘海正’我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去年公司一次性拨付了近10万元的研究经费,为我购置了科研必需的仪器设备,还搭建了环保研究室。”环境工程博士后王相晶激动地说。
  海正药业董事长白骅说,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从出钱向科研机构购买现成的科研成果,也就是“花钱买鱼”,到现在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自主选题研发,实现“筑池养鱼”,这条路“海正”走得艰辛而又坚实。现在,公司借由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两个平台,与国际大公司的关系已由竞争转为合作、共赢。
  实现从科研成果到生产技术的转化,“海正”也有自己的一套。该公司鼓励博士后拥有的科研成果以投资、承包、参股等形式参与项目投资和分配,规定博士后工作期间研究的直接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成熟成果可按新增利润提成,最高提成比例可达20%。
  “筑池养鱼”的结果使“海正”备尝甜头。现在,海正集团已储备了20多个国家二类以上新药,申报了18项发明专利,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